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4-05 15:30:35
地 点:北京
臭氧预警期间,全市360个涉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施工工序的工地全面实施错时作业,700余个加油站、储油库在白天高温时段均按要求停止装(卸)油作业。
当前,汉中市迈入了以绿色循环、生态宜居为发展定位的新阶段。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严把涉气项目准入关。
持续开展铁腕治霾春雷行动、多部门联合检查、冬防期千人大督查等专项督查,强化散煤治理、扬尘整治、机动车整治、烟花爆竹禁放、重污染天气应急等措施落实,确保取得成效。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而显著的改善,有赖于全市上下铁腕治霾的共识,政府强力措施和全民参与的共同发力。烧烤经营者应当使用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和具有油烟净化功能的烧烤炉具,防止污染环境。结合《条例》的落实,全市将进一步夯实地方政府属地监管和部门行业监管责任,联防联控、齐抓共管,从根本上解决压力层层衰减、推诿扯皮、监管缺失等问题。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马晓亮告诉记者。
目标是蓝天 重点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用决心、行动和效果来说话。2015年1月1日起,汉中市纳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考核体系,每日发布PM10、PM2.5等6项监测指标。在7月至9月期间,城管执法、住房保障房管、城乡建设部门要提前做好组织安排,除应急维修和重大项目外,原则上暂停城市家具、桥梁、道路栏杆和房屋立面等维修维护的喷涂作业。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推动市公交集团、武汉通恒公汽客运服务有限公司分别完成755辆、61辆柴油公交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推动淘汰20年以上的内河船舶。不少市民期待,公交地铁换乘优惠能尽早出台。武汉将积极推广新能源车辆。
按照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重点区域范围,优先更新重点区域内通行的柴油车。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考核体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怎么样,武汉将实施严格考核监督。
当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NO2)小时浓度值分别达到150微克/立方米、115微克/立方米、180微克/立方米时,市、区改善空气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采取限制拆除作业、土方施工、渣土运输、重型柴油货车通行等临时管控措施。交通运输、财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公交车、地铁相互换乘和地铁票价优惠政策。研究公交车、地铁相互换乘和地铁票价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写入方案之中。对不当干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履职不到位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城管执法部门督促各区完成200辆环卫车更新替代为新能源车或者国Ⅵ排放标准汽车。对检验、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公安交管部门不予登记。商务部门牵头组织完成国Ⅲ标准柴油车提前淘汰。四环线全面通车后 三环内将禁止国Ⅲ柴油货运车行驶方案提出,实施柴油货运车辆限行。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督促检验机构对在武汉市新注册登记和转入登记的非免检类车辆,严格开展外观检验和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查,柴油货车应进行尾气排放检测。实施错时施工和临时管控方案提出了实施错时施工和临时管控。
公安交管、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建立机动车达到国Ⅵ排放标准的注册登记准入制度。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地铁等换乘枢纽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实施停车优惠政策,引导换乘公共交通工具。
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引导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对工作不力、目标滞后、污染严重、问题突出的,实施预警、约谈。2020年底之前,各区组织开展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砂石料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车辆等重型柴油车治理,基本完成加装排气污染控制装置,配套实时排放监控设备。方案要求,各区要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考核体系,强化街道(乡镇)和区直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将改善空气质量情况作为生态环保一票否决的重要依据。随着武汉轨道交通线路不断增加,地铁客流量也不断上升,选择公交地铁换乘的上班族也越来越多。
武汉还将加快老旧车船淘汰和治理。研究公交车、地铁相互换乘优惠政策2016年1月1日,武汉市公交换乘优惠政策正式实施,采用武汉通卡刷卡乘车的乘客,在执行现刷卡乘车折扣基础上,可在90分钟内享受三次优惠换乘,其中第一次换乘免费,第二次、第三次换乘享受折扣优惠
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在主要覆膜作物播种、收获期重点开展地膜使用、回收等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协调相关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重大情况和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二、重点任务(一)严把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关口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加大对绿色包装研发生产、绿色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投放运营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严格塑料行业准入管理,对新建、改扩建塑料生产项目,在立项、能评、环评等环节严格把关,涉及禁止类产品的一律不予批准。(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塑料制品质量监管。探索实施企业法人守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录。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
对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塑料产品,严格依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部分)》规定,实行告知承诺发证。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强化对垃圾焚烧发电等企业的环境监管,将垃圾焚烧发电等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垃圾焚烧发电等企业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支持专业化回收设施投放,消除设施进公共场所的管理障碍。
对监督抽查发现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产品,及时依法查处。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应当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由其依法立案查处。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推广应用替代产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到2022年底,县城(市、区)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对纳入国家塑料制品禁限目录的产品实行分类管理,积极推进塑料制品的绿色开发设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切实抓好落实。
(省商务厅、文旅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加强快递塑料包装管控。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的成本高、难度大,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压力小,两者间的碳交易应运而生,这不仅为温室气体减排找到了市场机制这条新路径,更为空气赋予了新价值,对发展清洁...
到2015年前,我省全面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初步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得到基本保障。...
近日,国家环保部发布《2012年上半年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2012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